—1—
一個企業管理是否到位,最直觀也最有效的觀察是到他的工作現場看一下,良好的管理現場一定是整齊有序。這樣的企業產品品質才有保證,人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會比現場混亂的企業好很多……其實,現場管理千頭萬緒,基本要素卻只有三個:人、物、場所;現場情況千變萬化,歸結起來只有“兩流”:物流和信息流。現場管理者必須對這三要素和兩流作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簡單來說就是:
—2—
人員配置:是否有足夠的設備,適宜的管理層級與管理人員,各類生產人員與相關人員(生產計劃員,采購,品管,倉管,技術員,水電工等)配置是否合理?作業流程:是否制定了作業流程(生產排程,采購流程,質量檢驗程序與標準,倉庫管理辦法等,現場管理辦法)?各部門是否按作業流程作業?訂單排程:生產計劃員安排生產是否合理,產能是否超負荷而沒有對應措施?質量管理:有無對應書面質量標準,質量人員巡檢、終檢有無按標準徹底執行?問題點是否得到及時處理改善?生產管理:工作流線設計是否合理?作業要求是否明確?生產排程是否周詳?物料采購及物料準備是否能跟上生產需要?倉庫管理是否有專人負責,料帳清楚?臨時性問題,技術人員能否及時有效處理?生產現場有無整理,是否臟亂無序?不良品與良品未能有效區分造成混亂?
—3—
但在未使用ERP前,一直使用進銷存系統,購買原始版本后,由公司信息人員依據本公司實際生產需要與各部門反饋結果進行修訂,公司整體運營的情況均可由各子系統呈現。公司由接單展開到生產、采購、領用、報廢、組裝、出貨等多個環節均有詳細數據呈現,各部門均可實時了解庫存情況、應生產、采購、出貨的數量。
4、倉庫劃分區域,根據需要分類管理,物料吊掛記帳卡,進出明細記錄清楚!倉庫員負責制,物料差異由倉庫管理員承擔全部責任。(出貨不需之外購品庫存不正常,為采購員缺失,出貨必需之自制半成品庫存不正常為計劃員缺失),引入績效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