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運營管理?
定義:
運營管理,就是管理企業的運行狀況,歸結起來就是要管理企業運行的各個指標,比如安全、質量、交期、成本、員工士氣(也就是QCDMS)。如果讓這些指標越來越好,也就是企業運行得更加健康。
內涵:
通常情況,運營管理包含了前面提到的幾個管理模塊,包含生產、工程、質量、設備、供應鏈和持續改善。
二、運營管理的重要作用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尤其是制造型的企業,他運行的狀況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的結果。我認為運營管理在這幾個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
成本:
因為我們知道,企業運營水平如何,直接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經營成本。根據利潤公式:利潤=銷售價格-成本
我們知道,銷售價格主要是由市場決定,也就是整個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的(偶爾的上下波動或者個別壟斷企業我們就不多說了)。如果我們的成本能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那么我們的利潤也就會高于平均水平,企業的運行狀況就會更好,或許你的企業就會從利潤中游水平上升到利潤上游的企業層次里面。
質量:
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我們時刻也不能忽略。運營對于質量的追求是:首先要穩定,然后是持續提升。
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因為對質量的不嚴謹,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甚至滅亡,比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氨”事件,以及日本神戶鋼鐵造假,都值得我們每一個搞運營的朋友警醒和敬畏。
同樣,我們也看到很多對質量管理特別好的企業,比如華為,在手機批量之前做了大量的嚴格試驗,才能保證手機在用戶使用過程中,沒有或者極少的質量問題。
交期:
運營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證交期盡量縮短交期。
因為我們都處在一個完整的、復雜的產業鏈里面,如果因為某一個節點交貨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整個鏈條上出現問題,甚至整個鏈條斷裂。
就好比這次疫情期間,因為國內外疫情的控制水平不一,而很多產業鏈幾乎是全球分布,這就導致部分供應鏈出現供貨緊張。
拿我們汽車行業來講,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即便是國內的主機廠,有些零部件仍然是從國外采購,當國外的供應商因為疫情停產之后,國內的主機廠也不能繼續開工。那么,這會導致國內的很多零部件供應商不能繼續供應產品,也就是說整個鏈條都必須得停下來。
所以,交期對于客戶、甚至整個產業鏈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三、如何才能做好運營管理?
要做好運營管理,我認為需要從如下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夯實前端策劃
我們都知道策劃很重要,策劃直接影響了后續的執行和結果。如果拿成本的比例來說,策劃投入與過程的質量成本和客戶投訴產生的質量成本,比例是1:10:100,可見策劃的重要性。
夯實策劃,就是從系統的層面,把前期需要準備的都準備好。且不只是準備好,還要把它做到最優,只有最優的策劃才能帶來最好的執行以及最好的結果。
比如我們的工程策劃,對于過程的設計包括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參數擬定和人員配置,真正把這些都策劃好,并且達到最優,那么過程就會減少很多的加工、等待、不良的浪費,以及質量不穩定的狀況。
還比如我們的質量策劃,我們的質量體系是怎么構建的?能不能包含所有的環節?有沒有疏漏?我們有做系統的分析嗎?有真正按照體系的要求來執行嗎?還是我們以為體系就是擺設的文件而已,沒用什么用?
還比如我們設備保養的策劃,真正把預防維護和計劃性的保養都做得很好,真正避免設備出現異常,或者說盡量減少設備異常帶來的損失。不只是時間損失,還有更多的成本損失,比如說等待、搬運、半成品積壓等浪費。
第二,狠抓執行落實
執行,一定是運營的一個重要環節。
因為我們經?吹,雖然有了很好的策劃,但是在執行環節,讓整個策劃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說我們策劃能夠達到9分,但是在執行的時候只能達到6分,這就大大降低了整個系統運營的效果。
要狠抓執行,就一定要建立高效執行的習慣和文化。這不只是生產部門,所有部門都應該是這樣,即便是工程和質量部門也是如此,它們既是有策劃,也有執行,還有監督。
只有大家都有很強的執行,才能構建一個高效的運行系統。
第三,全員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任何做運營管理的人員都需要具備這樣的認識。
持續改善=個人提升=業績增長
企業改變的前提是人的改變。
1. 當人對于做改善的認識和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這樣他才會真正愿意去做改善;
2. 當他有這樣的意愿之后,我們再培訓輔導其能力,讓他具備能力去做改善,也就是他的個人能力提升了;
3. 當他有意愿也具備能力之后,他才會真正去做改善并且持續去做改善的時候,這樣才能真正帶來企業業績的增長。
所以對于持續改善,是每個人的習慣,更是企業的文化。